#百家说史品书季#
只要你看过那部很火的电视剧《延安颂》,肯定还记得里面这样几个场景:
一个年轻又好看的女红军,费了好大劲刚到延安,就赶紧去找毛主席。她走进毛主席的院子,没想到毛主席正在那儿烧水呢。她轻手轻脚地走到毛主席背后,突然拍了他一下肩膀,大声喊:“毛主席!”毛主席猛地转过头来,脸上一下子就露出了又惊又喜的表情,接着就拉着她的手问这问那……
这组画面生动地重现了当年的往事,而那位大胆称呼毛主席为“老毛”的,正是15岁就参加革命的女干部曾志。毛主席也曾夸赞曾志说:“她最懂我的心思。”
1957年夏天,曾志去中南海探望毛主席,惊奇地发现大热天他还穿着厚厚的棉裤。曾志赶紧问:“主席,您咋还穿着冬天的棉裤呢?是不是身体不舒服?”毛主席轻轻叹了口气,说:“没人关心我呀……”
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?为啥毛主席大夏天会穿条棉裤呢?
【毛主席的贤内助——贺子珍】
1913年,杨昌济老师开始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书,杨开慧就跟着爸爸到了长沙,并且在那里碰到了毛主席。到了1918年,杨昌济老师被北京大学请去教书,巧的是,毛主席也因为要组织去法国勤工俭学的事情来到了北京。
10月份,多亏了杨昌济老师的帮忙,毛主席去北大图书馆做了管理员,也因此认识了很多新文化运动的头面人物。就在这时,他又碰到了杨开慧,两人很快坠入了爱河。
杨开慧对毛主席那可是再了解不过了。这个在第一师范学校里就名声大噪的男生,既是她父亲的骄傲学生,也是家里的常客,关于他的不少故事和小道消息,她都是从父亲或朋友那里听来的。而且,两个人身在异乡,能碰到老乡加知己,自然就多了几分亲近。再加上他们有很多共同爱好,没事的时候,他们会一起去故宫护城河边走走,或者去北海逛逛……
1920年冬天,杨开慧和毛主席成了革命上的另一半。他们结婚时,没准备嫁妆、花轿,也没收彩礼,只是简单地用6块银元请亲朋好友吃了顿饭。但即便如此,他们俩心里却特别高兴,感觉特别幸福。
结婚后,杨开慧不仅是毛主席的老婆,还是他革命路上的好伙伴。1922年,中共湘区委员会一成立,杨开慧就忙了起来,既要当秘书,又要管文印、联络这些事儿。她常顶着风雪,跑到各个秘密地方,传递毛主席的指令和党的文件,还带回好多重要消息。
1925年2月,毛主席和杨开慧一块儿回了老家韶山,发动农民运动。没几个月,她就帮毛主席建起了20多间农民晚上学习的学校,还一块儿成立了咱们国家农村里最早的一批党支部中的一个——中共韶山特别支部。
1927年1月4号到2月5号,毛主席去湖南湘潭、湘乡这些地方看了看农民运动搞得咋样,后来还写了本《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》。写这本书那会儿,杨开慧天天陪着毛主席,帮他改错、抄稿子。那几年,不管是从长沙到上海,还是再从上海跑广州、武汉,杨开慧一直都跟着毛主席,生活上照顾他,工作上帮他一把,真是个得力的好帮手。
1927年8月18号,毛主席他们在长沙市外面开了个会,商量着要搞个秋收起义。到了8月31日一大早,毛主席就坐火车奔安源去了,安排那些事情。他和杨开慧急急忙忙地就分开了,跟平常一样,连句好好道别的话都没顾上说,只觉得这是趟平常的外出。可谁承想,这次一别,毛主席和杨开慧就再也见不着面了。
1930年11月14日那天,杨开慧在长沙浏阳门外一个叫识字岭的地方,非常勇敢地牺牲了,那时候她只有29岁。毛主席知道杨开慧走了的消息后,难过得用手遮住了脸大哭。等心情稍微平静点后,他给杨开慧的亲人写了封信,信里说:“开慧的牺牲,用我一百条命都换不回来。”
杨开慧走了以后,就没人能像她那样对毛主席关怀备至了,直到贺子珍走进他的生活。
【毛主席找了个善解人意的妻子——贺子珍】
1928年5月28日,象山庵一下子变得热闹非凡,原来是因为毛主席要和贺子珍成亲了。不过啊,这婚礼可没啥隆重的仪式,什么敲锣打鼓、吹唢呐之类的全都没有,就只有袁文才带来的一些糖果、瓜子给大家尝尝。贺子珍和毛主席呢,也没刻意打扮,还是跟平常一样穿着,不过两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特别开心的笑容。
他们俩的全部财产就是背上的军包和身上的几件衣裳。不过,在办婚礼前,贺子珍花了12天时间,亲手一针一线缝了个多功能的挎包,结婚那天送给了毛主席。这挎包是用江西农村那种特有的蓝色土布做的,样子挺新颖也挺实用,里面还有好多层口袋,连“文房四宝”都能装下。
毛主席很高兴自己找了个贴心的老婆。后来,这个小巧多用的包就成了毛主席办公时不可或缺的东西,无论是行军还是打仗,他都会随身带着它。
毛主席和贺子珍在象山庵仅仅待了两天,就动身前往永新西乡的塘边村,打算协助农民分配田地。贺子珍压根儿没想到,那段快乐的日子竟然会那么快就过去了。
1929年6月22日,红四军在龙岩开了“七大”会议,结果毛主席没能选上前委书记,只好去了蛟洋,准备帮忙开中共闽西的“一大”。可大会还没结束,毛主席就生病了,邓子恢只能派人把他和贺子珍送到永定县岐岭山区去休息养病。
但是,毛主席和贺子珍在老乡家待了仅仅4天后,就发现周围有敌人出没。为了安全起见,他们被紧急转移到了一个叫青山窝的地方,住进了一间用竹子搭的小棚子。毛主席瞧着眼前这竹制的小屋,笑眯眯地说:“真不错,这儿真是个好地方!老话讲,宁可不吃肉,也得住在有竹子的地方。有肉吃人不瘦,没竹子人就显得俗气了。这么清雅的地方,必须得给它起个文雅的名字才行!”
贺子珍又笑又无奈地说:“润之,你还有这闲工夫啊?那行,你给这屋子起个名儿,我去给你磨墨。”毛主席出门找了块木板,擦得干干净净,想了一会儿,就在上面写了“饶丰书屋”四个大字,然后钉在了门外。他退后几步,瞅了瞅,笑着问妻子:“子珍,这名字还行吧?”
瞧见老公这么开心,贺子珍笑着讲:“我感觉挺不错的。”毛主席说道:“子珍啊,咱俩结婚后这样快乐的时光太少了,现在不就是个好机会嘛?”贺子珍瞅瞅老公,问他:“润之,你真打算在这儿过隐居日子吗?”
毛主席抬头瞅瞅天空,又瞧瞧自己题写的“饶丰书屋”,笑着打趣道:“这算是躲起来清净清净,不过也能说是咱们俩的‘甜蜜时光’嘛。”贺子珍一听“甜蜜时光”,立马乐开了花,笑道:“甜蜜时光?你还真敢说啊!”
贺子珍说完后,毛主席认真地对她说:“说实话,子珍,咱俩结婚后,我很少有时间陪你。在井冈山的时候,我实在太忙了,现在正好可以补偿你一个蜜月旅行。咱们把烦心事都放一放,好好享受这个‘蜜月’时光吧!”
听到丈夫这么说,贺子珍的脸慢慢变红了,她轻声细语地回答:“好吧,就按你的意思,咱们再来个甜蜜的旅行。”
这是贺子珍和毛主席结婚后最悠闲安稳的时光,他们俩的小世界就只有彼此。夫妻俩每天跟着太阳的节奏生活,天亮就出门走走,或者坐在院子里小声聊天;等太阳下山,天黑透了,就点上蜡烛待一会儿,最后在竹床上一起睡觉。
休息了一阵子后,毛主席的身体渐渐康复了。贺子珍在厨房里忙着做饭时,他就站在旁边,看妻子熟练地切菜,或者更多的是,贺子珍一边忙碌着,一边和毛主席聊着天。这段时间对毛主席来说,是最轻松、最开心的时光。但慢慢地,随着他的身份地位一点点恢复,他和贺子珍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远了。
1937年,贺子珍打算前往苏联看病并多学习些知识。毛主席多次挽留她,可她就是不肯,而这次分别也意味着毛主席和贺子珍的婚姻走到了尽头。
【毛主席夏天还穿着冬天的棉裤:没有谁关心我】
贺子珍走后,毛主席身边出现了一个特别的女人,她就是很有名气的江青。
1938年8月底,江青抵达延安,心里很快就有了主意,那就是要成为毛主席的伴侣。一个是演过戏的女子,一个是共产党的头儿,他们俩究竟是怎么走到一块儿的呢?
大家都知道,毛主席是我们党的头儿,很多人对他既尊敬又有点怕,所以好多姑娘都不敢靠近他,更别说有“嫁给这位大领导当夫人”的念头了。但江青不一样,她有个自己的人生观念:“大英雄改变世界,我要是当不了大英雄,那就得当大英雄的老婆!”
因此,江青使出了浑身解数来靠近毛主席。听说,有那么一天,毛主席去了一所学府讲课,等他说完话,坐在最前面的江青第一个站起来拍手,还向毛主席抛出了几个问题。不止这样,她还鼓足勇气走到毛主席跟前,跟他聊了几句。就在那天,江青给毛主席写了封信,里面讲了她对毛主席的看法,还向毛主席做了自我介绍。
后来,江青常常给毛主席写信,还会约见面,一起聊工作、聊学习,偶尔也会说说京剧。随着见面的次数多了,两人之间慢慢有了感情,于是在1938年11月,他们结婚了。
起初,江青在毛主席眼里就像是个温柔的家里主管,她对毛主席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。她不仅会亲手给毛主席编织毛衣,还学着做那些毛主席爱吃的辣味湘菜,晚饭后还常常陪着毛主席一起散步。当毛主席有空的时候,江青就会拿出史沫特莱送给他的那台旧留声机,放上唱片,让他好好享受一番。
江青不仅在生活中对毛主席关怀备至,在工作上也是毛主席的好帮手。她总是把毛主席的办公室收拾得整整齐齐,毛主席要看哪本书,她立刻就能找出来,放到他手边;工作间隙,毛主席想抽支烟,她就会赶紧去拿烟,点好了再恭恭敬敬地递给毛主席。
1940年8月,江青给毛主席生下了一个小女孩,他们给她取名叫李讷。李讷出生后,江青的地位就慢慢稳了,她之前藏着的性格也一点点显现出来了。日子一天天过去,毛主席和江青之间的夫妻关系开始有点不太对劲了……到了1957年,毛主席搞了个辩论大会,曾志也去参加了。辩论会搞完后,曾志跑到中南海去看毛主席,结果看到他竟然穿着冬天的厚棉裤在批文件。曾志还以为毛主席身体不舒服呢,赶紧问:“主席,您怎么还穿着冬天的棉裤啊,是不是病了,觉得冷?”
毛主席叹了口气,说道:“没人关心我呀……”原来,江青工作后就很少在生活上照顾毛主席了。而且,主席一贯勤俭节约,裤子破了,没新的穿也不吭声,这才有了这事。
曾志心里有很多感触,于是开口说:“主席,要不我给您做两身衣裳吧,就是得用点布,不用花啥钱。”毛主席听了,笑着点头:“那就辛苦你啦……”